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出行的需要,人们在车内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多,车内污染物成为继尾气污染后影响人类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而美国已将车内污染物列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澳洲将车内环境列为室内环境之一。但是,仍有许多车主在购车用车时并未注意到车内环境污染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车内污染物的来源、成份,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消除车内污染等有关车主切身利益的几个方面依次来看:
一、车内污染物的来源及其成份
车内污染物的来源有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汽车零部件和内饰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主要包括塑料和橡胶部件、油漆涂料、黏合剂等材料中所含的有机溶剂、添加剂等挥发性成分。其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苯、甲苯、甲醛等,这些也是车内异味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车外污染物进入车内。如果密封不好,外界环境的污染物就容易进入车内造成车内污染。其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第三,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进入车内。排气管、曲轴箱、燃油蒸发等途径排放的污染物以及空调风道内积累的污染物也会对车内空气造成污染。其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烯烃、芳香烃等。
二、车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车内污染物含有的一些成份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1)苯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严重致癌物质,轻度苯中毒会造成嗜睡、头晕、恶心、呕吐、胸部紧缩,重度中毒会出现视力模糊、呼吸急促、心率不齐、抽筋和昏迷;短时间内如果吸入大量的苯会对中枢神经造成严重伤害。 (2)甲苯 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物质,人体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眩晕、头昏,使人体难以保持平衡,对行车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3)甲醛 甲醛是车用粘合剂的主要成分,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甲醛易被呼吸道吸收,对人体有刺激、致敏的作用,会引起人流泪甚至中毒。
三、车内污染物的消除方法
1. 首先,消费者们在购买汽车的时候,不要仅仅考虑价格、外观和机械性能,还应该关注一下车内环境质量的问题。新车买回来以后,原始包装必须拆除,新车的内部装修应多选择环保材料,并尽量简化。
新车在买回来的前几个月内行驶时切勿紧闭车窗,要尽量保持通风,以便车内尽快挥发干净。购车后如果发现汽车内存在环境污染等反常现象,应及时到专业环境检测部门进行检测。下图为车内污染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 在日常的汽车使用中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尽量减少车内污染的产生。
(1)人在进入车厢后应该打开车窗,或者将空调开到外循环引进新鲜空气。严禁在封闭车窗、车门的情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能在封闭的车内长时间休息或者睡眠。汽车在高温下长时间暴晒后,应该特别注意通风换气。下图为车内污染物随着温度变化的情况:

(2)开启空调或者暖风的时候,不要长时间使用车内循环模式,多使用外循环模式。体制较弱者、妇女、儿童以及有过敏体制的人应该避免长时间驾驶和乘坐新车。要多选择开阔、空气状况良好的路面行驶。遇到堵车严重的地段,或者尾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的汽车行驶时,应当把空调调到内循环模式,开窗行驶的车辆应该暂时关闭,待到路面空气状况良好的时候再开启。
(3)要常换洗车内的坐套,方向盘套,尽量不要在车内抽烟。
3. 可以选用一些空气净化装置来减少车内污染物的排放。在这里要注意,平常使用的汽车香熏并没有消除车内污染物的功能,只能带来嗅觉的快感,选择香熏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天然的香料,少用化学合成药剂。而目前的车内空气净化主要有:
(1)光触媒消毒
光触媒消毒最早来自日本,消毒效果较好,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一次消毒可达1-2年,但是费用比较高。下图为一种光触媒车内污染处理器:
(2)臭氧消毒
臭氧消毒高效、快捷,而且杀毒后不存在残留物,不会对车辆产生“二次污染”,费用也比较合理,但是一次消毒只能维持1-2个月。
(3)负离子消毒
负离子消毒通过车载的氧吧释放负离子消毒,使用简单但是消毒时间太慢,效果一般。
(4)活性碳
活性碳的产品也能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活性碳吸附能力强,消毒效果明显,价格低廉,有效时间较长,一般可以达到5-8个月。唯一的不足是,活性碳产品一般7个月左右饱和需要定期更换,车主们不妨试一试。
当然,以上都是一些被动的应对车内污染物的办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还是从源头上直接扼制车内污染的排放。在国外虽然没有直接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但是各个厂家在汽车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使用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环保标准,从源头上遏制了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我国国家环保总局也在2004年7月正式启动了“车内污染物浓度限值和测量方法”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国家车内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也有望出台,用以约束国内各个汽车生产厂商的行为,对车内污染物来个釜底抽薪。
总结:
车内污染物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了解了其来源、成份以及消除方法后,车主们在购车用车时则应更注意对车内污染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排除,以免对自身造成危害。
|